丁玉祥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促進我省青年群體高質量就業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直接關系青年成長成才,關系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是關乎發展穩定和民生福祉的大事要事。近年來,我們一直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大力實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聚焦擴渠道、籌崗位、優服務,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高校畢業生年末總體去向落實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2%以上。一是大力挖潛公共部門崗位。2023年,會同教育、國資、科技、民政等部門開發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科研助理、社區工作者等公共部門14.47萬個,完成年度計劃的128.5%。招錄2023屆畢業生9.03萬人,其中,省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科研助理分別招錄0.19萬人、3.69萬人、2.36萬人和1.4萬人,社區工作者、三支一扶、西部計劃、鄉村振興計劃等基層崗位招錄0.43萬人,征集入伍0.96萬人。二是更大力度籌集社會化崗位。2023年,全省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依托“就在江蘇”智慧就業服務平臺開展高校畢業生招聘會6247場,籌集發布高質量崗位74.04萬個。舉辦2023年“民營企業服務月”、“百日千萬專項招聘行動”江蘇分會場、“百城萬企”等系列招聘活動,為4.5萬家次用人單位發布崗位66.4萬個次。三是高標準開展青年就業見習工作。落實落細“新開發10萬個高質量就業見習崗位”民生實事,組織實施“就業見習質量提升年”行動,累計設立見習單位10054家,2023年度新增就業見習單位2558家,新評選100家省級就業見習示范基地,新開發高質量就業見習崗位19.81萬個,組織見習8.52萬人,發放見習補貼1.6億元,實現就業3.2萬人。四是扎實開展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幫扶。將12.49萬名2023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信息全部導入省人社一體化信息平臺高校畢業生實名制系統,將實名信息回流至戶籍地、常住地、求職地就業公共服務機構,并根據個人就業意愿,提供精準有效的就業幫扶。五是招才引才擴面提質。赴北京舉辦“江蘇人才周”活動,開展“四對接”專項引才,組織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等領域的795家知名企事業單位,優選3.8萬個崗位,舉辦專場引才招聘會61場,收到簡歷3.65萬份。開辟東北、華中、華北、西南、西北等十余條線路開展校園招聘,組織用人單位1517家,提供崗位3.1萬個,收到簡歷6.48萬份。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破解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中的難點、堵點,進一步強化使命擔當,實施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高質量就業創業行動,切實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好。
一、千方百計拓展就業渠道。一是精準拓展市場化崗位,用好穩崗、拓崗各項政策,及時兌現穩崗返還、社保降費、稅收優惠、就業補貼、“蘇崗貸”等系統性惠企政策,全力支持吸納就業能力強的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穩崗擴崗。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就業創業“揚帆計劃”和先進制造業促就業行動,拓展平臺經濟、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銀發經濟等新就業領域,不斷挖掘就業新增長點。組織高校持續開展“訪企拓崗”“萬企進校園”等專項活動,支持院校積極開展小而精、專而優的專場招聘活動,努力挖掘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高質量崗位。二是加快落實公共部門崗位,持續深挖崗位資源,拓展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科研助理等崗位,加力實施基層服務項目,更多開發社區服務、醫療衛生、基層治理等基層崗位,鼓勵畢業生參與“三支一扶”“西部計劃”“鄉村振興計劃”等基層就業項目,引導更多畢業生到基層一線就業。暢通入伍綠色通道,積極鼓勵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加快政策性崗位招錄進度,確保崗位招錄工作于8月底前完成。三是大力支持創業帶動就業,加快實施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支持高校與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合作,開發一批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創業培訓和實訓項目,提高畢業生的創業能力。優化創業環境,出臺江蘇省公共創業服務指引,辦好“創響江蘇”創業創新大賽等賽事活動,弘揚創業精神。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返鄉入鄉創業,積極落實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政策,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服務、稅費減免、場地安排等“一條龍”政策支持。
二、用心用情做好就業服務。一是加大職業培訓力度,重點開展高校畢業生在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數字產業等領域的技能培訓,為畢業生就業創業賦能。積極鼓勵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崗前培訓,對符合條件的,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支持;發揮好企業的主體作用和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的專業化作用,全面推行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組織新招畢業生參加新型學徒制培訓,增加急需緊缺工種、新職業培訓,加快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二是加大就業見習力度,圍繞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升級“就業見習質量提升年行動”計劃,扎實做好組織5萬名青年參加就業見習民生實事。提升就業見習崗位質量,面向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開發更多適合畢業生的管理、技術、科研類見習崗位,特別是針對未落實就業去向的畢業生,根據專業、求職意向等精準推送見習崗位和政策,確保有意愿的高校畢業生都能及時參加就業見習。三是加大招聘服務力度,大力推廣應用“就在江蘇”“24365”等就業服務平臺,加大崗位線上籌集發布力度,利用大數據為畢業生精準匹配崗位資源。去年,人社部門與教育部門加強工作聯動,共同推動“就在江蘇”和“24365”兩個平臺實現了數據共享和互聯互通,今年,我們將進一步密切部門合作,拓展與工會等平臺的數據貫通、信息共享,豐富崗位資源。繼續組織赴重點地區開展“四對接”活動,精心組織開展大中城市聯合招聘、“職引未來”系列招聘等活動,組織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及其入駐機構開展校園招聘和行業性、區域性專場招聘。開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做好職業能力測評、生涯規劃等全周期就業指導服務,幫助高校畢業生合理設定就業目標、提高求職成功率。加快推進300個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建設,積極向高校延伸,定向送崗位、送服務、送政策。四是加大就業幫扶力度,全面摸清底數,重點關注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殘疾和較長時間未就業等困難畢業生,落實“一對一”幫扶責任制,建立個性化就業援助檔案,結合他們的個性特點和求職期望,做到優先推薦崗位、優先指導服務、優先實習實踐。對離校未就業的困難畢業生,普遍提供1次職業指導、3個崗位推薦、1次培訓機會、1次見習機會“1311”全方位服務。
三、更大力度保障合法權益。一是暢通維權渠道,加強政策宣講和督促檢查,指導企業規范用工、依法簽訂合同。暢通12333電話、網絡、窗口等維權渠道,打造江蘇勞動保障監察24小時聯動維權服務品牌,堅決維護高校畢業生合法就業權益。二是規范市場秩序,持續開展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清理整頓,糾正性別、學歷等不合理限制,堅決打擊虛假招聘、“黑中介”等違法活動,嚴厲懲戒惡意解約等失信行為,督促指導企業嚴格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建立政企提前溝通機制,堅決防止集中解約等事件發生。三是強化防范意識,加大就業普法宣傳力度,通過短信推送、宣傳海報、影像動畫等多種方式,及時提示求職陷阱,動態發布警示案例,增強畢業生防范意識。
衷心關心您對青年群體就業工作的關心支持。
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2024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