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強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推動“新八級工”制度落地落實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人社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和技能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部署,會同工會、科技、工信等部門,緊緊圍繞加快新時代人才強省建設,不斷創新政策舉措,架構成長晉升通道,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推動制度落地見效:
一、發揮政策集成優勢。明確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目標任務納入省“十四五”總體規劃,將“每萬名勞動力中高技能人才數”納入省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目標。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等系列文件。將高技能人才納入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范圍,在評審評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選、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時單列高技能人才指標。大力實施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和數字技能提升行動,近兩年累計培育制造業技能人才81.9萬人次、數字技能人才28.3萬人次。
二、深化產才融合發展。圍繞產業發展需求,深入推進技工院校改革創新,新開設數字技能類相關專業129個、先進制造業相關專業42個,形成與先進制造業集群深度匹配的省級品牌特色專業群25個。全面推行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建成一體化教學場地2500多個,專任教師中一體化教師占比超過50%。與華為等2762家知名企業深度合作,開設訂單班、冠名班、企業新型學徒班2152個,校企合作培養學生近10萬人,培養企業新型學徒16.5萬人。堅持技工培養與職業培訓“雙輪驅動”,每年依托技工院校開展社會培訓40萬人次以上,占社會培訓總量的一半。構建江蘇工匠學院矩陣聯盟,創新開展“勞模工匠助企行”活動,幫助企業職工提升技術技能水平和創新創造能力。
三、完善技能評價政策。著力健全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增設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職業技能等級,突破技能人才職業發展中的“天花板”,全省66家頭部企業、鏈主企業參加試點,覆蓋了電力電子、機械制造、化工化纖、海工裝備、電纜光纜、智慧釀造等特色產業,全省共評出168名特級技師、12名首席技師。不斷滿足技能人才評價需求,多措并舉培育有意愿、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行業組織、技工院校、公共實訓中心等成為評價機構,面向企業職工、職業院校學生、退役士兵、靈活就業人員等各類群體,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目前全省累計備案4353家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其中近4000家是各類用人單位,覆蓋777個職業(工種),2020年以來累計發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307.5萬本。創新架構成長晉升路徑,出臺了職業技能等級直接認定工作方案,會同省總工會、省工商聯等部門遴選32家企業,在全國率先開展職業技能等級直接認定試點,突出技能水平、業績貢獻導向,為身懷絕技或有突出貢獻的職工開辟技能晉升的新通道。
四、加強技術資源建設。聯合發改、工信、科技、商務、民政、工商聯等部門制定出臺《江蘇省技能人才評價技術資源快速響應機制(2021年-2025年)工作方案》,結合我省產業特點,發布“十四五”期間技能人才評價22個緊缺技術資源方向。聚焦國家和省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重點產業鏈,緊密圍繞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數字產業、“智改數轉”、鄉村振興和“一老一小”等重點方向,著力解決評價標準、試題等技術資源“短缺”問題。加快資源立項、專家遴選、編制方法、過程指導等全流程進度,持續完善技術資源定期發布、動態更新制度,確保評價資源快速應用到重點產業領域技能人才評價工作中。截至2023年底,共形成15個國家職業標準、70個行業評價規范、246個評價題庫和103個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的工作成果,開發數量和質量均走在全國前列。
下一步,我們將以服務產業企業、促進就業創業為導向,強化與各主管部門的聯動協作,圍繞全面推進“江蘇工匠”培育工程,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創新培養模式。有高質量的培養體系,才能源源不斷地培養出高技能人才。一是深化產教融合。圍繞“1650”產業體系建設,由龍頭企業、鏈主企業、高水平學校聯合組建產教融合共同體、技能聯合體。引導學校緊扣新質生產力發展深化校企合作、調整專業布局,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緊密對接。全面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采用校中廠、廠中校等方式,積極開展訂單式、定向式、項目制培訓,貫通課堂資源和崗位需求。二是突出工學一體。深化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鼓勵企業和技工院校合作舉辦混合所有制技工院?;虍a業學院,開設冠名班、訂單班等。大力推進符合高技能人才培養需求的精品課程、教材和師資建設,開發高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和一體化課程。加強一體化教師培養,在龍頭企業、重點企業建立教師實踐基地,打造高水平教師隊伍。三是注重實踐育人。大力實施與企業緊密接軌的工作過程導向、行動導向教學。健全“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積極推進“技術師范教育+崗位實習+企業實踐”的一體化培養培訓模式,打造“能生產會教學”的育人團隊。支持省重點技師學院建設省級創業示范基地,孵化一批技能特色創業項目。鼓勵學校與國(境)外優秀職業教育機構、企業聯合開展雙元制培養交流合作項目,共建共享實訓、實習基地,培育具有國際水平的技能人才。
二、創新培訓方式。有行之有效的新型培訓方式,才能滿足技能人才日益增長培訓需求。一是加大培訓力度。以產業工人為重點,大力推行終身職業培訓制度,大規模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增強技能潛力和匹配度。推行“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等方式,開展靈活性、實時性培訓。創設“企業學區”、“移動教室”、“技能夜?!保雅嘤査偷焦S、工地一線和職工家門口。二是打造培訓載體。面向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和民生領域,構建國家、省、市、縣層次分明、梯次遞進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創新與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合作方式,建設一批“智改數轉”高技能人才培養載體,遴選一批先進制造業省級示范性公共實訓基地,加快形成新職業新技能供給策源地。三是提升培訓質效。建成用好全省統一的職業技能培訓評價服務、信用管理云平臺和“江蘇工匠課堂”。穩步提高先進制造業等急需緊缺職業(工種)培訓補貼標準,持續跟蹤監測就業培訓上崗率、職工培訓穩崗率、創業培訓合格率。優化培訓、評價、職業指導、就業上崗環環緊扣的全流程服務。
三、創新評價機制。有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才能解決“從想法到做法、從樣品到產品”的關鍵一環。一是暢通成長通道。集成技能評價政策,加快制定學徒工評價政策,在龍頭企業、重點企業全面實施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工作,構建完整的“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引導企業比照本企業正高級職稱人員、高層管理人員建立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薪酬待遇體系。支持用人單位推行“技師+工程師”等團隊合作模式,明確職業技能等級與專業技術資格對應關系,研究制定新興職業、新興領域貫通辦法,全面推動技術技能人才融合發展。二是推進技能認定。支持企業推行“車間+考場”互動評價模式,指導企業依據職工工作業績、技藝革新、傳技帶徒等技能貢獻,在工作崗位、生產狀態中考察職工技能水平。充分回應新職業從業人員評價需求,培育新職業、新業態社會評價機構,推進技能人才評價技術資源快速響應機制,優先將數字技能提升行動、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新產業新賽道相關職業列入緊缺技術資源方向,加大新質生產力和先進制造業集群相關評價資源開發力度,推動評價機制高效對接。三是開展國際交流。積極引進國際職業教育先進模式和優質資源,為具有國(境)外職業技能培訓評價背景的人才來蘇就業創業提供便捷服務。探索發布國(境)外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認可清單制度,穩步推進國(境)外職業技能比照認定工作,集成各方資源和力量,試點打造國(境)外技能人才培養評價集群,探索國(境)外證書比照認定體系國際化合作。
四、創新激勵制度。有重視、關心、尊重技能人才的社會新風尚和“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的良好機制,才能激勵更多勞動者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一是搭建發展平臺。聚焦絕招、絕技、絕活,鼓勵支持高技能人才領辦“專精特新”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在生產一線培養技能團隊。鼓勵企業建立高技能人才“揭榜領題”以及參與重大生產決策、重大技術革新和技術攻關項目的制度。支持高技能人才參與人才攻關聯合體建設,協同解決關鍵技術和工藝難題。鼓勵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定期面向社會征集并發布急需緊缺技能需求,將高技能人才獲得省級認定的科技創新成果、先進操作法等作為職稱評審、技能等級晉升的重要參考。二是優化配套政策。健全江蘇技能大獎評選表彰制度和國家級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推薦機制,適當提高高技能領軍人才在各級各類評選表彰中的名額分配比例。推進建設技能型企業,指導企業按照規定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用于開展職工技術技能培訓、繼續教育培訓、技能人才評價等,一線職工所使用的職工教育經費不得低于本單位職工教育經費總額的70%。引導企業建立健全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和業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三是營造社會氛圍。采取設立工匠日、技能周、技能節,創辦工匠學院,設置工匠基金等方法,推動技能活動項目化、品牌化,讓技能人才感受溫度,感受尊崇。完善競賽獲獎選手技能等級晉升等政策,引導企業對競賽獲獎選手建立與崗位使用、薪酬待遇相適應的長效機制。舉辦世界青年技能日、勞模工匠進校園、江蘇青年技能周等活動,促進青年技能人才成長。組織評選江蘇“最美工匠”,加大特級技師、首席技師宣傳力度,挖掘先進典型,打造亮麗風景,樹立奮斗標桿,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會持續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感謝您對技能人才工作的關心、理解和支持,懇請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
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2024年6月22日